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携手华南数字产业集团调研湖南新晃:数据赋能特色产业,共筑乡村振兴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15

一、走访新晃特色产业一线:调研华南数字产业集团数据技术融合实践

      5月13日至14日,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朝立与华南数字产业集团总裁陈国安一行赴新晃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新晃县委书记周重颜、县长杨鹏及县领导曾永军、李强、彭仕华、钟和平等分别陪同调研。调研组深入走访新晃黄精种植基地、黄精加工集散基地、黄牛养殖基地、牛产品加工企业、龙脑生产园区、酱酒产业基地、侗藏红米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核心区域,重点考察由华南数字产业集团打造的中国乡村振兴首个数据产品 “晃牛保” 可视化数字平台在黄牛全产业链的应用成效,数字化全闭环管理模式在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实践情况,系统总结县域特色产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典型路径与创新模式。
      罗朝立一行对 “晃牛保” 平台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性应用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其为新晃黄牛养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支撑,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二、聚焦产业升级,共商数字赋能路径
      座谈会上,周重颜对调研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其为新晃特色产业发展 “把脉问诊”。他指出,新晃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严格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乡村振兴 “一主两辅” 工作机制,推动 “三农” 工作稳步提质。他强调指出,未来,新晃将重点壮大黄精、黄牛、侗藏红米、龙脑等富民产业,依托华南数字产业集团的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加速农产品加工数字化升级,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品牌,以 “数字翅膀” 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 “小切口” 探索县域产业振兴新范式。
三、凝聚多方智慧,创新帮扶管理模式
      罗朝立高度评价新晃在特色产业培育与数字化转型中的突出成效,总结其 “三大亮点”:
      一是领导力突出:领导班子决策执行力强,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新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二是产业基础厚实:黄牛等特色产业年产值超30亿元,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
      三是数字化先行:全国首创农产品数字溯源体系,“晃牛保” 平台实现黄牛全产业链数据闭环管理,成为产业数字化标杆。
      罗朝立进一步诠释 “四个一批” 帮扶产业管理模式 —— 通过全批次推进项目储备库建设、全产能释放推动技术改造、全生命周期跟踪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管理体系。同时建议新晃强化顶层设计,主动对接深圳大湾区市场资源,并计划组织全国帮扶产业现场座谈会,为新晃搭建专项资源对接平台。针对新晃提出的发展需求,罗朝立明确表示:1、将积极支持新晃打造国家百亿级数字化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产业园项目;2、争取将新晃纳入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牵头的“4+X” 项目库给予支持,在资源、金融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3、力争将 “晃牛保”“新晃黄精” “侗藏红米”等列入《中国乡村振兴数据产品典型案例集》,助力新晃在产业数字化升级中实现突破。罗朝立强调,将积极协调资源,推动上述项目落地实施,助力新晃构建 “数据驱动、全链融合” 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锚定数据赋能,打造数字化示范样板
      华南数字集团总裁陈国安介绍,“晃牛保” 平台已实现黄牛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溯源管理和市场精准对接,下一步将深化数据要素应用,拓展 “数字黄精”“数字红米”“数字龙脑” 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 “区块链 + 溯源 + 供应链金融+新电商” 模式在更多特色产业中落地。

      陈国安表示,华南数字产业集团将依托技术与资源优势,针对新晃黄牛、黄精等产业特点,进一步优化 “晃牛保” 平台功能,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 “区块链 + 溯源 + 电商” 模式在黄精、侗藏红米、龙脑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新晃打造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数字化示范样板。双方将共同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确保数字化项目高效落地,为新晃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参加本次调研和座谈的还有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产业处处长马俊茹、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翦志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产业处主任科员刘一、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郝佳赫、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鸣鸣、刘钰聪,华南数字产业集团首席数据官蒋俊、商务总监邓劭宇,深圳前海禾茂供应链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强,基硕科技副总经理祁燕,以及新晃县有关部门、乡镇、有关企业负责人。
编辑:邓劭宇
图/文 编排:杨